close
發現曲選之美,起源於95年的一篇心得報告。不過這篇寫得倉促,主要研究關漢卿和馬致遠的曲作。此篇還有一個問題,並無小論文的格式,只是簡單標明資料出處。這就是我被扣分的地方,沒辦法,不然怎叫做倉促完成呢?

像是張愛玲等等之類的小說評論,老師就嚴格要求絕對要論文格式;96年正式寫一篇有關曲選的論文,但是原稿已經不知哪去~~

又是文學評論,枯燥且無聊還有點臭長,有興趣者請慢慢看,也請各位不吝指教。

文中的作者生平貼自於網路(附上網址),除此之外皆是自己收集資料寫成。

最近天冷,其實可以找找他們的曲作欣賞一番,體會季節氣候變化的淒涼美感

本文開始~

論馬致遠和白樸的元曲人生─以馬、白作品天淨沙秋思>主要論析

本文簡介: 
馬致遠和白樸同時寫了曲牌天淨沙這首以秋思為主的曲,兩人在手法上的不同文學意境擲得去討論其元曲中的人生,鋪陳的手法上有明顯不同的意境,渾然天成的文學意境在這兩人的不同心情下展現怎麼樣的層次,這是本文想討論的一個主題。

 ㄧ、馬致遠和白樸作者生平簡介

 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號東籬(東籬老),能考知的生平事蹟不多,大約是生於宋理宗寶祐四年(西元1255年)左右,據「錄鬼簿」的記載,在三十歲左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後,曾任江浙省務儒學提舉。到四十歲左右(元貞年間),已辭去官職,與花李郎、李時中、紅字公等,合組元貞書會,此後過著「酒中仙」、「風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擔任官職。晚年更以「林間友」、「塵外客」的閒適生活為主,卒年約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後,年壽在七十歲左右。

馬致遠的散曲風格以豪放為主,不過因為作品豐富,描寫題材廣闊,並輔以他傑出的文思才華,所以有多方面的表現與特色。劉大杰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對馬致遠有一段頗為中肯的評論,劉大杰說:

”馬致遠在散曲的價值,是在他擴大曲的範圍,提高曲的意境。以他那種特出的才情,瀟灑的氣概,表現於曲中者,真是渾灑自如,機趣絕妙。他的長處是能適應各種題材的特性,而表現各種不同的風格。他在元代散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對於散曲的提高與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作品雖多豪放之作,但也有清麗細密的,也有表現消極情緒的。”(節錄中國文學史,頁786,漢京出版社1992)

今特以天淨沙秋思ㄧ首來論析馬致遠在散曲上的元曲人生。

白樸~傲煞人間萬戶侯,不識字湮波釣叟

白樸字仁甫,後改字太素,號蘭谷,本隩州人,後徙居真定,故或謂真定人。生於金哀宗正大三年(A.D.1226),卒年不詳,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A.D.1291)(時作者六十六歲),還有詞作留世,此後事蹟則無可考,不能確定其卒年和壽

考。或據《 天籟集》<水龍吟>詞序云:「丙午(A.D.1306)秋,到維揚,途中值兩甚快然。」而謂白樸八十一歲時尚健在。 

  白樸父親白華,字文舉,號寓齋,仕金樞密院判官,《金史》有傳。白樸七歲遭逢壬辰之亂。次年,金亡,白華奔宋,樸隨詩人元好問北渡,戰亂中母親為蒙軍所奪,遂寄養於大詩人元好問,好問待之如子,元白二家本為中州世契,其情誼是從唐代元稹、白居易時就建立起來的,世代以來投合無間,兩家子弟亦常舉長慶故事,以詩文相往來。樸為元好問之通家侄,而親炙之,謦欬談笑,都能默記,遂養成不同於流俗之深厚古典文學根基,進而流現於文學作品中,成為後進中的翹楚,呈展大家之風範。元好問曾為樸詩曰「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又曰「通家吾未老,倚杖望高軒。」對白樸之器重與肯定,可見一斑。
 

白樸幼經離亂,倉惶間失去慈母,心中悒鬱無歡,常有滿目山川之嘆,金亡後更鬱鬱不樂,又覺得短促人生不須隱居避世以自高其節,亦不願為求功名利祿而勞役自己,於是放浪形骸,寄情於山水、文章,以求自適,元世祖中統年間,中書右丞相史天澤大力薦舉白樸,均「再三遜謝,棲遲衡門,視榮利薄如也」。曾有<瑞鶴仙>詞云:「百年孤墳,日就衰殘,麋鹿難馴,金鑣縱好,志在長林豐草間。」短短數語,其性情志趣已現。
 

白樸幼經戰亂,而後一生過著優游不仕的閒居生活,交往者多當時的公卿名流,亦與當時之歌妓、勾欄藝人有密切往來,其一生所度,乃是典型名士派之生活,並且在元好問與白華的教養下,涵育成淵博之學問,與高尚之志操,文學上所表現的是醇雅疏爽之文辭與不隨流俗的氣韻特質,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或加上王實甫與喬吉而為元雜劇六大家。

 

二、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之析論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 秋思

賞析:這首二十八字的小令中,全篇沒有一個動詞,卻是相傳已久,且頗負盛名的小令。全部都是靜態的狀態名詞排列在一起,但是有股高曠悲涼的氣息自然充滿其間。

它的語言可是說是精簡到一種經濟的情形,而效果卻是如此突出和強烈,真是文學中最上乘的作品。以美的境界來論,我們可以說這首小令美的懹人說不出哪好?哪美?就像是一個美女真正的美就是在言語無法表之下,又有一種雋永的感覺,也就是說光是令人炫目還不夠,還要能歸於平淡的美,才是真美。在這首小令中我們可以明確的發現:他用的詞都是相當具有蕭條和衰落的意味,(小橋流水選註,作者劉翔飛、陳芳英,頁46471992)提到:


渾成的境界不是容易企及的……,我們細心地讀去,會發現他所用的意象──枯藤老樹昏鴉..都是一種衰老殘勝的味道,如此一來,自然使得全首作品充滿了衰颯的氣味.....,最後點出斷腸人,更是顯得傷心人別有懷抱了。……”

再來提到
平沙,據說有另一版本為人家說,以(小橋流水選註,作者劉翔飛、陳芳英,頁46471992)提到:

以本篇來說平沙較人家來的自然,才使整個構造有自然的聯接,不至沖散了曲末的斷腸人的突出效果。

 

三、白樸天淨沙秋思>之析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天淨沙 秋思

賞析:這首小令給人的感受就和馬致遠的有些差別了,首先發現它的詞全部是景色為主,比起馬致遠的蕭瑟,衰颯氣味有些不同。同樣用孤字,卻是形容村落;同樣用鴉,寒鴉的蕭瑟就比昏鴉來的弱多了;也提到夕陽和落日,落日的感覺就比夕陽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受差了很多,落日只是一個動作,日落了,就是夕陽,但馬的夕陽西下,就比白作的落日殘霞感覺氣氛多了。再來的青山綠水,前面的敘述即使稍有意境,也被這些顏色的景給破壞了,白草紅葉黃花,很多顏色似乎很熱鬧,卻沒有馬致遠的蕭瑟,功力上較有刻工的意象。

(小橋流水選註,作者劉翔飛、陳芳英,頁46471992)提到,

白樸的天淨沙幾乎是寫景色,已京鋪排出特殊效果,但卻是有過於刻化的效果,不及馬作。

四、馬致遠和白樸的際遇和兩首天淨沙之比較分析

在比較和賞析兩首小令之後,我們可以看見馬致遠的際遇,和元曲創作較多豪放之作,來自於他晚年與林間友塵外客相伴的優閒條件可見一斑。做過官的馬致遠於仕途休息後,可以做出天淨沙的蕭瑟美境,一定是在人生的負面歷練有非常人的體驗,才能寫出不著痕跡的美感小令,一句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的傷心,讀來更別有懷抱之心,使得不得志的人有著向上的心,得志的人更可以多思量前途,茫茫人生的古道,有著西風蕭瑟不可驕的勉勵。

白樸的天淨沙似乎是沒好說的景色小令,在白樸的人生中,ㄧ生 都在 老師元好問古典文學的教導下顯得詞表現的較為美感,在曲作上,較為嚴整的,在天淨沙中只能說他用字嚴整,寫景細密而已。寫景的文字工整,就是白樸在此天淨沙的特色,用平鋪的手法白描出孤村落日殘霞,ㄧ直到…一點飛鴻影下,整個景色已經勾畫出來明顯的黃昏意境,但是又回轉描寫青山綠水,把鏡頭拉到最遠,又快速的把鏡頭拉到最近,看到各色的花草,這代表的意,竟讓人有令人振奮的味道,似乎人生在黃昏最地落的時候,還是可以如白樸的樂觀,人生的鏡頭由遠拉近,看到的是遍地顏色的花,前景一片看好。

我們說馬致遠有蕭瑟的氣味,白樸的樂觀鏡頭,著實讓這首同名小令有異曲同工之妙;蕭瑟不代表人生永遠低落,樂觀的人生也不是永遠無風浪,作曲之人在看待人生的角度不同,但是都給我們有全新的感受。

 五、文學意境和作者際遇的關係

兩首小令的文學意境我們可以討論的是,渾成的效果這是可以在馬致遠的作品看到非常完美的效果,ㄧ點點都沒有銜接的味道,全部渾成一片,(小橋流水選註,作者劉翔飛、陳芳英,頁46471992)提到,

 可謂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渾然忘我,我們可以說所有事物都該如此的渾然,沒有造作的痕跡,不留人工的覤縫。能夠指得出好處的美是有限的,指不出好處的美那才是化境。

我們可以以此了解,兩位作者對於人生的化境,到了哪裡的地步,剛剛說到兩位作者的人生角度,但是卻沒有發現這兩首同名小令給我們另外的討論空間,作者的際遇和文學意境的關係,的確是值得討論一番的地方,渾然忘我的境界不是人人可以達到馬致遠做天淨沙卻是一種偶然,在眾多作品中,可考證的馬致遠人生資料不多,我們可以看見的是他做官仕途的心情在此首天淨沙中表現出他退隱山林與林間友塵外客做唯一生的伴侶,對於仕途的退隱思想,在這首小令表現的可圈可點。

但是我們剛剛提到,這首小令另外也有鼓勵人的意思,這是我們另外延伸的解釋;白樸的人生際遇和馬致遠的不同,在於生於戰亂的白樸,以及拜師於元好問,讓元好問對他的才華特別重視,文字工整,緊密,對照白樸歷經戰亂之後的心,希望可以工整如文字的安排。對於愛情中的散曲,白樸用以白描的手法寫出,更可以看出他對於安樂與情愛的期待。坦白直接,也是白樸愛情散曲特色。

 

六、結論

天淨沙的秋思,馬致遠寫出了人生際遇不平卻想安然過晚年的心態,雖說蕭瑟的秋,寫出了對於人生無限的寄望,也對自己的退隱,寫出了全然的悲涼高曠的心情。我們可以看到詞曲人做詩詞曲的當時心情想表達的意境,文字功力的突出不一定會寫的比較突出,有時候應該是作者的際遇和人生的態度使然。使然寫出文字緊密,或是工整的意義。一片渾成的意境在馬致遠的筆下表現出蕭瑟又有天衣無縫的美,在孤獨的意境下又可讓人另外延伸出鼓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白樸意境中的文字工整緊密,只看出簡單的蕭瑟,轉念一變,又是青山綠水一片,鏡頭近拉遠淨是寫下對人生的積極態度。

 

 

附註:(資料擷取)
馬致遠資料: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m/ma.php

白樸資料: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b/baipu.php

 ※參考資料
中國古典文學賞析精選之小橋流水選註劉翔飛、陳芳英,時報出版,頁數46471992
中國文學史,作者劉大杰,漢京出版社,頁數78619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sherry6 的頭像
    losherry6

    losherry6的部落格

    losherry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